当前位置: 首页原料玉米小常识> 正文
秋粘虫来袭 新季玉米或面临更大威胁
发布时间:2019-05-20 09:43来源:中华粮网



秋粘虫,你知道多少

  草地贪夜蛾,亦即秋黏虫(英文名Fall Armyworm,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以农作物为食的入侵性害虫,外号剃枝虫、栗叶盗、行军虫、栗夜盗虫、五彩虫。

  秋粘虫成虫雌蛾体长18-20毫米,翅展42-45毫米,雄蛾体长16-18毫米,翅展40-41毫米,体色呈淡黄褐色或淡灰褐色,有的稍显红褐色,雄蛾体色较深,复眼较大,赤褐色,触角丝状,前翅与体色相同,散布细微褐色小点,翅膀内有两个淡黄色,近圆形的斑纹,下角有一个明显的白点,翅尖有一条黑纹,斜伸至内缘末端1/3处,外缘有七个小黑点,缘毛与翅同色。后翅内呈淡灰色,向外方逐渐变为棕色。

  秋粘虫是美洲本土昆虫,2016年初在非洲首次被发现,现已蔓延到了整个非洲。到2018年初,除了10个大多在非洲北部的国家外,其他非洲国家和地区都报告了秋粘虫虫害,已经影响到了数百万公顷的玉米和高粱田。

  2018年7月,秋粘虫在印度被发现,这也是亚洲首次发现这种害虫。秋粘虫能长距离飞行,每晚可飞数十公里。由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适宜,秋粘虫食用的庄稼和野草能常年生长,从而使得秋粘虫全年都会对庄稼造成破坏。对此,世界粮农组织也发出警告,秋粘虫这种食用农作物的入侵性害虫很有可能从印度蔓延至以东南亚和中国南部为主的亚洲其他地区,亚洲数百万小规模农民的粮食安全和生计可能会受到威胁。

  秋粘虫最爱吃玉米造成玉米减产

  秋粘虫分布较广,它们能破坏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秋粘虫主要食用玉米及其他约80种农作物,包括水稻、蔬菜、花生和棉花等,但是最爱吃的是玉米。据报道,秋粘虫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

  2019年秋粘虫首次入侵云南呈蔓延态势

  自从2019年1月份检测到入侵我国云南省以来,已经过去了4个月。继云南、广西、贵州、广东和湖南见虫之后,4月下旬以来,秋粘虫在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重庆、河南相继发现幼虫危害,虫情扩散蔓延岷县加快。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检测,截至5月10日,13省(区)61个市(州)261县(市、区)查见幼虫危害玉米,初步预估发生面积约108万亩。

  根据预测,5月,我国西南和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波及到;6月,他们会飞到长江流域;7月份,黄淮海夏玉米区和东北春玉米南部地区就可能受到波及。也就是说,大约到了7月,我国大部分玉米种植区将会受到秋粘虫的危害。如此看来,新季玉米产量将受到严重威胁。

  2019年玉米种植面积继续下调产量堪忧

  近几年,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下调。从中华粮网最新的供需平衡数据上可以看出,从2016/17年度以来,国内玉米供需已经连续三年出现缺口,初步预估2018/19年度,供需缺口为3020万吨,同比上年扩大437万吨。

  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下降明显,同比降幅约10-13%,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约12-14%;吉林地区种植情况变化不大,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基本持平;辽宁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略有下调,减幅约3%左右;内蒙古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同比下调约2%,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增加约1%。

  在新季玉米种植面积下调的当前,如果再遭遇秋粘虫的侵袭,新季玉米产量堪忧,密切关注虫害发展态势。

  玉米市场或再迎利好

  继临储玉米拍卖和非洲猪瘟疫情等重大影响因素外,玉米市场又迎来一个新的关键因素——秋粘虫。根据目前的公开资料来看,秋粘虫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手段,一旦呈现蔓延态势,对玉米苗的危害将一发而不可收。

 

  本周,临储玉米拍卖政策落地,拍卖底价同比去年提高200元/吨,受此影响,市场整体看涨情绪高涨。但是,玉米市场仍存在很多其他影响因素,一是,小麦和稻谷拍卖底价的下调,后期替代玉米的可能性或许加大;二是,目前玉米的渠道库存处于历年的高位水平,而需求方相对偏弱,不管是深加工还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的饲料企业,需求都未明显改观,这将是后期制约价格的一个关键因素。综合来看,市场看涨的主基调不改,但需密切关注市场动向,不易盲目追涨。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0999137*

0
本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 2011 www.boyar.cn 博亚和讯
京ICP备13008321号-1
公安部备案 1101080202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