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 首页原料玉米评论> 正文
多个利空打脸 玉米还有多大“后退”空间?
发布时间:2021-03-31 08:19来源:文华财经


大连玉米期货近期颇为“不顺”,从非洲猪瘟疫情到国内扩大新作玉米种植面积,多个利空席卷而来。随着延续了一年的涨势在1月中旬戛然而止,期价如今已经跌至年内低点,并逐步向2600点靠近。
  
  非洲猪瘟疫情复发究竟将给玉米的实际需求带来多大影响?政策“组合拳”又会对玉米市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年内新低是近期跌势的终点吗?期价未来还有多大的下跌空间?文华财经【机构会诊】板块邀请资深玉米期货专家为您深入研判。
  
  【文华财经】:玉米跌破年内新低是否符合基本面?后续还有进一步下滑空间吗?
  
  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 王娜:近期玉米下跌主要受到2季度进口趋增、地趴粮上市增加、东北稻谷投放市场等利空因素影响,玉米价格承压下行。需求端,2021年猪病增加,也加重了玉米下游消费市场的悲观预期。随着以上因素的持续发酵,预计玉米期价还将面临继续下跌风险。
  
  弘业期货农产品事业部分析师 陈春雷:玉米的持续下跌除了资金情绪外,也较为符合基本面。一方面,玉米期货价格本身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主力合约面临换月,多头头寸逐渐兑现利润。另一方面,随气温回升及玉米价格下降,农户进入清余粮阶段,市场粮源增加,且国内进口玉米及小麦等其他谷物量都大幅增加,正持续到港,供应上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而饲料需求近期走弱,因非洲猪瘟影响及禽类需求下滑。而谷物替代政策增加了玉米替代空间,也在压缩玉米饲用需求。深加工方面原料库存累积,需求一般。而远月对应玉米收获季,因此玉米价格仍有承压向下可能。
  
  长安期货玉米研究员 刘琳:春节后地趴粮集中上市、玉米进口量继续增加、玉米小麦价差高位替代量较大以及饲料企业采购需求下滑等利空因素共同施压,玉米价格出现回落。此外,定向稻谷拍卖的消息也是导致玉米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以上都是影响基本面供需逻辑的主要因素。当前定向稻谷拍卖拟于下周三开始,投放200万吨,不过具体的起拍价与数量有待确定。而陈化稻谷的主要流向之一是饲料企业,虽然其替代作用不及小麦,但价格相对低位,仍将拖累玉米价格。
  
  【文华财经】:非洲猪瘟疫情复发给玉米的实际需求带来多大影响?
  
  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 王娜:全国范围看,预计生猪存栏下降15%。其中,能繁母猪和仔猪的影响还要大于生猪,且2-3月猪料消费下降,如果5-6月南方降雨天气加大猪瘟传播,其对饲料端造成的冲击还将继续加大。
  
  弘业期货农产品事业部分析师 陈春雷:非洲猪瘟疫情复发在预料之中,因其防疫难度大,致死率高。目前大厂多自繁自养,控制力度较好,而零星散户容易遭受致命打击。生猪料需求下滑并不单是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也有年前集中出栏的因素。随气温逐渐回升,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趋弱。因此对玉米的真实需求影响较为有限。
  
  长安期货玉米研究员 刘琳:玉米的饲料需求主要是猪料和禽料,其中猪料占60%。春节后北方再度爆发非洲猪瘟,市场中、小猪集中抛售,但3月份多以点状爆发为主,生猪交易体重有所回升。一方面,随着温度回升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频率或有降低;另一方面,前期以中小体重猪出栏对二季度影响多,且饲料企业添加小麦替代的情况当前较为恒定,猪料需求降低的幅度将逐步衰弱。
  
  【文华财经】:政策调控风暴猛烈,扩大新作玉米种植面积,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出台《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传出内蒙古深加工企业减停产计划,政策“组合拳”对玉米市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后期又有什么题材需要关注?
  
  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 王娜:短期来看,4-5月需要关注新季玉米播种面积变化对新年度玉米市场带来的供应冲击。但是,考虑到大豆、杂粮等品种价格也是居高不下,预计大豆转种玉米的比例不会有市场预期那么大。另外,深加工能否真正停产,淀粉及燃料乙醇的生产规模及限制都是市场后续关注的因素。
  
  弘业期货农产品事业部分析师 陈春雷:国内近年持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加速玉米深加工扩产能与国内庞大的临储玉米库存面临去库密切相关,而随着临储玉米去库完成,产需缺口扩大,政策调整也就在情理之中。2020年玉米种植收益暴涨,新作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是大概率事件。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产能则是国内生产技术工艺相对落后,存在“争粮”争议,在临储玉米完成去库后对落后产能淘汰整合是必然。而饲料中玉米及豆粕减量替代则在于国内仍有较大的陈化稻谷、小麦等库存同样面临去库,有利于国内谷物存储结构更为合理。政策调控一定程度上将压缩玉米的需求,将对外依存度限制在安全边届内。后期将关注国际贸易关系对玉米等谷物进口节奏的影响。
  
  长安期货玉米研究员 刘琳:从政策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是增加玉米供应,一方面是有效利用玉米消费,均是以平衡国内供需、稳定粮价为目的。2020年度国内玉米产需缺口依靠进口玉米与小麦等其他替代品补足,但在国际贸易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进口玉米与口粮替代不是长远之计,平衡供需仍需要对国内产需关系进行调整。短期内关注点在于政策方面,如陈化稻谷拍卖情况与小麦替代量两个方面。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

0
本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 2011 www.boyar.cn 博亚和讯
京ICP备13008321号-1
公安部备案 1101080202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