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养殖生猪资讯> 正文
专家访谈:两湖地区生猪产业现状
发布时间:2024-04-24 14:57来源: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湖南&湖北生猪调研纪要

Q:两湖地区生猪产业在2023年11月至12月间受到疫病影响的情况如何?湖北省与湖南省的状况有何异同?

A:在2023年11月至12月期间,两湖地区的生猪产业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疫病冲击。具体来看,湖北省所受影响更为显著,尤其体现在湘北、鄂北以及鄂东区域。

这主要归因于湖北省地理位置紧邻河南省,而后者在当时同样面临疫病困扰,导致疫病传播风险增加。相比之下,湖南省虽然在同期也遭受了育肥猪产能的损失,但其影响主要集中在湘北区域,如常德和岳阳等地。

Q:湖南省如何应对疫病影响,确保年度出栏目标的达成?

A:面对疫病带来的育肥猪产能压力,湖南省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首先,得益于充足的后备猪群,各企业在疫病发生后迅速展开补栏工作,有效填补了产能缺口。此外,部分企业还通过外采方式,即从其他未受疫病严重影响的地区采购生猪,以确保年度出栏目标的顺利实现。

Q:湖南省生猪合作社在2023年四季度呈现出何种态势?对未来行情有何预期?

A:浏阳地区作为湖南省生猪合作社的集中地,在2023年第四季度展现了较高的母猪存栏量。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当地合作社在应对短期产能波动时的稳健经营能力,同时也体现出它们对2024年7月后生猪行情的乐观预期。

合作社大规模保留母猪资源,预示着在未来数月内将有大量新生仔猪供应市场,有望推动行业复苏并提振市场价格。

Q:湖北省生猪产业在疫病影响下的具体情况如何?集团厂与散户的表现有何不同?

A:湖北省生猪产业受到疫病影响的程度较深且广泛,涉及集团厂与散户两大主体。年后冻雨天气进一步加剧了江汉平原集团厂的困境,虽然这些企业有能力通过内部调研和补栏策略进行应对,但资金链紧张的企业明显出现减产现象。

与此同时,散户群体,特别是鄂北地区的养殖户,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相比之下,鄂西地区因地理条件相对独立,其生猪养殖业所受影响较小。

Q:当前两湖地区生猪价格与供应情况如何?市场对空栏率的关注度如何?

A:目前,湖南生猪价格并未如以往般紧密跟随广东市场的高价走势,而是与湖北价格接近,这反映出湖南市场供应相对充足。湖北饲料企业反馈显示,2023年11月该地区散户的外销量大幅下滑,安陆和武汉地区尤为显著。

市场对空栏率问题高度关注,但由于散户退出、集团厂代养模式变革等复杂因素影响,实际空栏率情况尚需进一步观察。这些变化暗示传统养殖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环境,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Q:两湖地区集团厂的具体状况如何?与去年同期相比,产能有何变化?

A:湖北省内共有18家集团厂,2023年3月的母猪出栏量约为70万头。相较于2022年11月,该地区集团厂的产能下降约5万头,降幅约为7%。这表明尽管面临多重挑战,湖北集团厂仍保持着一定的生产规模,但产能收缩趋势已然显现。

Q:两湖地区生猪养殖效益与成本存在哪些差异?影响养殖效益的因素有哪些?

A:两湖地区生猪养殖效益与成本差异显著,既体现在不同企业之间,也表现在集团化养殖与散户养殖之间。养殖效益良好的企业,其完全成本大约在7至8元之间;而效益较差的企业,成本差距主要源于管理成本的增加和在未满产状态下维持运营的额外支出。

集团化养殖的平均成本普遍超过8.5元,高于散户的完全成本约7.5元和现金成本略高于7元。尽管疫病对降成本构成挑战,但近期饲料价格的回落有望为降低养殖成本提供助力。

Q: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在两湖地区处于什么水平?美系猪种与其他猪种在PSY上的表现有何差异?为何部分企业偏好选择美系猪种?

A:两湖地区PSY目前介于24至30之间,显示出中等偏上的繁殖效率。美系猪种的PSY通常低于代谢和PSC猪种,原因在于美系猪种的残值率较低,但其体型优势明显。鉴于广东和香港地区对体型较好的猪种存在较高需求,部分企业可能会出于提升经济效益的考虑,优先选择美系猪种进行养殖。

Q:PIC(猪群改良中心)在两湖地区的发展水平如何?集团养殖与散户养殖在育肥猪存活率上存在多大差距?如何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

A:当前,两湖地区PIC发展水平较高,集团养殖的育肥猪存活率显著优于散户,前者稳定在94%至95%区间,而散户存活率约为90%。

整体而言,两湖地区养殖效益和效率已有显著提升,但除降低成本外,还需着力提高其他方面的效益,如优化饲养管理、提升饲料转化率、加强疫病防控等,以实现真正的成本下降和养殖效益最大化。预计随着各项措施的持续推进,未来两湖地区养殖项目的整体效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Q:目前生猪市场的体重情况如何?相较于去年同期有何变化?

A:当前,生猪市场的体重呈现明显增长趋势。集团养殖的生猪出栏体重主要集中在120-125公斤区间,部分甚至达到了125-140公斤。相比之下,散户养殖的生猪体重更大,普遍超过140公斤,140-150公斤的生猪尤为多见。

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当前生猪平均体重增长了约5-10公斤。这种体重增长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饲料成本的下降,使得养殖成本整体降低,集团养殖方面并未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生猪体重,反而依据自身的养殖条件和对未来猪价的乐观预期来调整养殖策略。

Q:为什么市场上难以寻觅到100公斤以下的生猪?

A:目前,华东区域的部分大型企业如金安裕等,更偏好购买100公斤以下的生猪。但由于集团养殖厂鉴于后期猪价走势的乐观预测及饲料成本优势,通常不会主动出售这个体重范围内的生猪。

他们的策略在于通过保持生猪体重,增强对市场供应的控制力,以便在未来拥有更大的猪价调控权。因此,对于希望购买轻体重生猪的养殖户来说,面临着较大的采购难题。

Q:目前生猪销售价格和议价空间如何?

A:受到资金状况的影响,部分企业在出售生猪时会对价格提出明确要求。例如,一批体重约160斤的生猪,养殖户报价高达10.2元/斤。对于现金流紧张的企业,可能会选择以期望价格出售生猪以缓解资金压力,而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则往往不愿轻易出手。

Q:仔猪市场现状如何?为何散户补栏积极性不高?

A:近期仔猪市场价格有所回落,幅度在10至30元/头,主流价格区间在600至640元/头。优质的仔猪市场销售状况良好,订单充足,而低成本的双月龄仔猪售价约580元,断奶疫苗仔猪约280元。

仔猪自繁成本大致在320至400元之间,350至360元的成本较为常见。然而,受疫情影响,散户对高价仔猪的补栏意愿不强,担忧存活率降低带来的风险,转而倾向选择育肥模式以规避风险。

Q:生猪价格波动对补栏行为有何影响?

A:春节后生猪价格经历了一波上涨后,目前有所回调,这是市场常态。回顾去年四季度,仔猪价格低位,部分企业以极低价格出售,若彼时补栏的养殖户计算现今的运输成本(约6.4至6.5元),依然具有盈利空间。

不过,当前高价仔猪补栏成本已升至8.4至8.5元,这意味着后续生猪价格需要进一步上涨才能确保盈利。集团养殖厂虽在完成年度任务的压力下进行补栏,但在疫情、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下,未来猪价风险较高,潜在亏损可能性加大。

Q:为何三月份仔猪数量有所增加,这对后期猪市有何影响?

A:调研结果显示,三月份新生仔猪数量相较于1至2月份有所提升,这主要源于各养殖企业的生产调整。集团化养殖企业实行批次化生产,中小企业则根据出栏时间灵活调整产能。

预计这批三月份出生的仔猪将在9至10月份进入市场,届时市场对猪价持乐观态度。因此,三月份仔猪数量的增多体现了养殖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前瞻性判断和产能调控能力。

Q:当前二元母猪市场的供求状况是怎样的?

A:在华中地区,养殖户对二元母猪的询价和购买热情较高,但实际成交却存在一定难度。主要原因是市场上合适资源与需求价格之间的匹配度不高。

湖南地区有约30%的资源流入了二元母猪市场,但大部分企业反映,该地区尚未大规模展开二元母猪的补栏工作,主要原因在于适宜体重的二元母猪资源相对稀缺。

这无疑对市场供需平衡带来一定挑战,同时也暗示着未来在满足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合理配置二元母猪资源将成为关键环节。

Q:当前两湖地区养殖户的生猪出售情况如何?

A:当前约有30%的养殖户选择不售卖体重低于100公斤的猪,而是将这些猪主要销往北方市场,如山东、河南等地。北方市场对猪体重的要求相对宽松,接纳范围包括标注体重的猪,且采用快进快出的销售模式。

大型养殖场普遍计划在5月份增加出栏量,旨在抓住9月份的市场机遇。若5月份猪价能保持在7.5元/公斤以上,养殖户也会考虑提前出栏。目前,大型养殖场的统一做法是不销售100公斤以下的猪。

Q:养殖户及企业进入市场需考虑哪些因素?

A:对于有意进入市场的生猪企业而言,二季度的市场反应将取决于企业欲销售的猪种类型以及能否成功采购到所需猪种。由于资源紧俏,没有明确的采购计划和渠道,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困难。特定猪种的开栏价格相对较高,因此,整体生猪的市场流向仍需密切关注。

Q:湖北生猪养殖现状如何?

A:湖北地区的猪源相对充足,主要集中在安陆和武汉周边地区,当地养殖户的积极性较高。他们遵循集团提供的养殖标准进行二月猪养殖,而非特别强调育肥期。目前市场上100公斤以下的猪极为稀少,售价高达10.2元/公斤,资源极度稀缺,需求旺盛。

与部分大型养殖户交流得知,一家规模约有2万头养殖计划的农户已出栏7000头,完成进度约为35%,这一比例大致反映了湖北全省的养殖进度。与过去相比,今年2月养殖户的冒险性养殖意愿有所减弱。

Q:今年养殖户的养殖策略与盈利预期如何?

A:今年养殖户普遍采取每月循环养殖二月猪的策略,即引进标猪,养至约300斤左右即出栏。得益于饲料成本降低(料肉比在2.6至2.8之间,大多在2.65),通过滚动养殖二月猪并利用低成本饲料获取利润颇具吸引力。

然而,调查表明95%以上的养殖户对再次遭受市场打击的承受力极低。今年的市场表现对养殖户至关重要,若不能带来盈利希望,大量养殖户可能因资金压力和历史亏损等原因退出市场。

Q:当前两湖地区生猪养殖面临的疫情及环境风险有哪些?

A:湖南地区出现零星异地复发疫情,主要集中在湘南的郴州、邵阳、永州等地,虽未对整体产能造成重大影响,但个别养殖场受到波及。

随着梅雨季到来,南方部分地区如广东、湖南、江西交界处发生洪涝灾害,需警惕未来可能出现泡水猪上市,因其可能导致疫病扩散风险增大。湖北地区目前尚未报告疫情,但同样需关注后续天气变化对养殖业的影响。

Q:屠宰场现状及市场供需状况如何?

A:当前屠宰场整体形势严峻,屠宰量大幅下滑,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目前仅记录一千多头,而去年在1500至2000头之间)。

主要原因在于下游市场需求疲软,白条肉需求不振。湖南地区企业反馈称,市场需求主要为标注资源,但市场供应以120至140公斤的猪为主,导致一定程度的扣款现象。

Q:屠宰场运营模式与盈亏状况如何?

A:两湖地区的屠宰场以本地销售为主,约60%猪肉销往华东地区,其余40%在当地市场消化,但总体销量平淡。当前屠宰场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每头猪亏损约30至40元。

部分屠宰场通过开展代宰业务来缓解自宰亏损,其中自动化生产线代宰收费约为100元,手工线则在120至150元,成本约为40元,因此在代宰量较大的情况下,代宰业务可实现盈利,为屠宰场保留一定的生存空间。

Q:北方与南方屠宰场的活动特点如何?当前冻品市场处于何种状态?

A:北方屠宰场以自宰为主,活动相对较少,而南方屠宰场则可能存在一些待宰业务。当前,冻品市场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当前市场上的冻品主要为被动入库,主动入库的情况相对较少,且整体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无论访问哪个屠宰场,反馈的情况都普遍较为悲观。从消费端角度看,市场需求表现较差。去年冻品库存未能及时出库,虽然今年早些时候短暂开放出库窗口,但目前大多数冻品持有者仍选择等待猪价上涨后再行出库。

Q:近期饲料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何?饲料企业的反馈有哪些?

A:我们走访了一些饲料企业,尤其是塑料企业,了解到三月份饲料销量大部分同比减少。然而,部分企业因客户资源快速增长等原因,销量反而有所上升。进入四月份,截至10号左右,销量相较于去年有所下滑,其中外销下降约20%,内销下降更多。

这主要归因于养殖结构的调整。从环比角度看,四月份饲料销售情况相对稳定,尽管同比有所下滑,但前端料销量较三月份有所增长,且增长幅度有限。

饲料端增长最快的是后端料,主要是由于二月份补栏猪只体重增长较多。综合来看,四月份饲料销量数据预计会呈现环比增长态势,前端与后端料均有所贡献。

Q:饲料企业的成本、料肉比及养殖安全系数如何?

A:根据饲料企业反馈,当前交易成本约为4元多,运费成本大致在7.5元至6.7元之间,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料肉比约为2.6,与市场普遍的2.65左右相比较为理想。养殖规模虽与料肉比成正比,但二月份滚动养殖的企业由于赚取饲料成本差价,其安全系数可能相对更高。

Q:调研企业对今年猪价走势的预测是什么?支撑猪价上涨的因素有哪些?

A:多数调研企业认为今年猪价高点将在三季度出现,价格区间普遍预计在8至9元/斤。个别集团企业更为乐观,认为高点可能提前至四季度,价格预期在9.5元/斤。这一积极态度源于前期母猪产能的合理规划。

另外,去年四季度补栏的母猪群体对七月份后的价格抱有较高期待,普遍看涨至10元/斤以上。总体来看,今年猪价预计将高于去年预期。同时,饲料成本下降也将带动养猪总成本下降。市场情绪、宏观基金对CPI目标的关注、能繁母猪产能下调、淡季猪价坚挺等因素对猪价形成有力支撑。

Q:市场上有哪些利多和利空因素?各自影响如何?

A:利多因素主要包括宏观层面:CPI目标设定为增长3%,猪肉作为提升CPI比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基金对此密切关注,市场情绪较为高涨。此外,能繁母猪产能自去年起持续下调,官方数据显示已下降约9个百分点。

在当前淡季,猪价非但未下跌,反而小幅上涨或保持平稳,反映出去年11月疫情对产能的影响以及市场对后续猪价看涨的强烈预期。随着上半年淡季过去,下半年需求有望逐步恢复,对旺季需求持乐观态度。

利空因素主要集中在需求端:目前,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屠宰场,屠宰量普遍不及去年同期,部分屠宰场甚至出现关闭现象。

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户外餐饮需求锐减,加之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团餐需求相对稳定,替代品如牛羊肉和水产品消费比例上升,共同造成猪肉消费需求萎缩。总体来看,需求端短期内难有显著提升。

Q:养殖产业链条中各环节的盈亏状况如何?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A:整个养殖产业链条通常呈现出同步亏损与盈利的现象。屠宰端、贸易商和养殖场之间往往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即很少出现一方盈利而另一方亏损的情形。

当前,屠宰场、贸易商均处于亏损状态,仅少数养殖场盈利。下游环节期盼产业链整体扭亏为盈,不希望在自身亏损的情况下,养殖场单独实现盈利。这可能引发后续产业链内部的博弈。

Q:当前生猪产业的规模化程度如何?对行业有何影响?

A:目前,生猪产业的规模化程度正在显著提升,尤其是集团化养殖趋势愈发明显。尽管部分散户退出市场,但许多转为替集团代养。

这种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对整个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过度集中也可能导致市场波动性增大,对小规模养殖户生存空间形成挤压,需要政策层面予以适度引导与平衡。

Q:目前生猪体重数据是否存在偏差?饲料成本降低对养殖成本影响如何?

A:关于生猪体重问题,根据现有数据,生猪平均体重大多集中在125至126公斤左右。但是,集团化养殖场的实际生猪体重可能远高于此,部分能达到150公斤以上,而散户养殖的生猪体重可能更高。

这是因为数据统计可能存在样本选择性,通常关注的是集团化养殖的全群均重,而忽略了散户养殖可能存在的二次育肥等情况。

另外,饲料成本的下降对养殖成本带来了显著影响。根据行业信息,饲料价格已降至每公斤4块多,接近5块钱,对比之前成本有明显降低。虽然我没有详细计算饲料成本下降对养殖总成本的具体影响百分比,但可以肯定的是,饲料成本的下滑有助于减轻养殖企业的经济负担。

Q:冻品库存情况及未来预期如何?

A:目前屠宰场的屠宰量并未显著增加,主要还是以鲜销为主。尽管库容没有出现大幅波动,但由于前期冻品进货成本较高,加上时间损耗,目前冻品市场价格已有所折损。

屠宰场方面并不急于在当前价格下出售冻品,而是普遍期待下半年市场价格回升时再行出库,这样有望实现盈利。因此,当前冻品库存量维持在高位,暂无明显出库迹象。

Q:集团养殖场近期的出栏节奏及体重规划如何?

A:根据调研结果,湖南地区的养殖场出栏节奏相对放缓,湖北地区则保持着正常的出栏速度。对于即将到来的五月出栏计划,部分企业透露有增加出栏量的意向,但具体数据还需待月底确定。

目前,大多数养殖场并未调整生猪出栏体重的规划,普遍以120公斤以上的生猪为主,即便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仍无主动降低生猪体重的打算。

Q:当前养殖场生猪出栏体重分布及其成本效益分析如何?

A:目前,养殖场的生猪出栏体重主要集中在110公斤以下,不再严格区分蓝耳病等疾病因素。而在过去,当市场价格有利可图时,养殖场会针对特殊客户需求提供不同体重段的生猪。

然而,今年市场环境较为严峻,养殖场普遍不再设置专门的低体重栏舍。当前,养殖场出栏的生猪体重多数在120至140公斤之间,尤其以125公斤左右最为常见。

尽管集团养殖场一般不会将生猪饲养至超过140公斤,但一些代养企业能将生猪养至125至140公斤左右。在这种体重区间内,部分企业经过成本效益计算发现,在当前标肥价差下,将110至120公斤的生猪养至130至140公斤出栏可能是较为划算的选择。

加之当前养殖成本较低,盈利能力较强,养殖场正积极争取客户,甚至有企业提供代加工服务,仅赚取加工费以扩大市场份额。

Q:饲料价格变动对养殖场经营有何影响?

A:尽管当前尚未有详尽的饲料价格变动跟踪数据,但饲料成本的降低无疑是养殖场关注的重点之一。

饲料价格的具体数值因企业间采购渠道和配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过总体来看,饲料价格下降对降低养殖成本产生了积极作用。当前,养殖场更侧重于观察出栏量的变化,而不是饲料价格本身,因为出栏量直接影响到收益表现。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

0
广告
广告
广告
本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 2011 www.boyar.cn 博亚和讯
京ICP备13008321号-1
公安部备案 1101080202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