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美国分别与乌克兰和俄罗斯达成协议,暂停黑海战火和能源攻击。美国还承诺推动解除对俄的部分制裁。
据俄外长拉夫罗夫在国家一台发表讲话称,周二达成的黑海海事安全协议旨在让莫斯科重返粮食和化肥市场,既赚“合理利润”,又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拉夫罗夫的逻辑简单却直击要害。2024年,俄罗斯小麦出口量达4200万吨,占全球市场的20%,化肥出口量5000万吨,占全球的15%,稳坐粮食和化肥出口大国宝座。然而,俄乌战争打乱了市场节奏,西方制裁让俄出口渠道缩水至仅剩60%,黑海航道(占出口70%)受阻尤为致命。拉夫罗夫直言,俄罗斯希望市场稳定,不被‘挤走’,既为利润,也为非洲和全球南方的粮食安全负责。
这话不是空话。2024年,全球粮食需求约30亿吨,非洲粮食缺口高达5000万吨,而俄罗斯供应了其中1000万吨。若本周协议落实,黑海航道重启,俄出口可再增500万吨,相当于非洲缺口的10%,直接缓解地区危机。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小麦价格一度飙升30%,如今若供应恢复,全球小麦价格可能下跌5%,惠及粮食进口国。
经济账也诱人。2024年,俄谷物出口利润约50亿美元,因制裁和航道受限缩水40%。若黑海畅通,年收入可增20亿美元(约合130亿人民币)。若美国兑现承诺,放松对俄农业银行(Rosselkhozbank)的制裁,恢复其SWIFT系统接入(占俄交易30%),资金流动将更顺畅,效果翻倍。拉夫罗夫显然看到机会:既赚外汇,又稳住“全球粮仓”地位。
特朗普的“开门红”与停火前景
若协议落地,这将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首个外交大手笔。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耗资巨大(俄军费超1000亿美元/年,乌损失GDP的29%),全球粮食市场也深受其害。美国特使Steve Witkoff信心满满,称“停火在即”,视之为全面和平的第一步。然而,拉夫罗夫却冷静提醒,欧盟像块石头挂在泽连斯基脖子上,他不想让步。言下之意,欧洲的立场和乌克兰的强硬态度可能拖后腿。
协议细节耐人寻味。美国分别与俄乌达成双边承诺:暂停黑海武力使用,确保商船安全,并禁止军用船只混入商业航线。对俄罗斯,美国还额外许诺“协助恢复其粮食和化肥出口市场准入”,包括降低保险成本和优化支付系统。这呼应了俄方长期诉求——解除制裁掣肘。2023年俄退出黑海粮食倡议时,就抱怨西方制裁阻碍其出口,如今这步棋看似让步,却也为特朗普“速战速决”的承诺铺路。
和平之路:疑云与变数
前景虽诱人,疑云仍密布。拉夫罗夫点赞特朗普修复关系的意愿,却强调“信任但核查”,暗指对美国动机的警惕。俄方条件明确:协议生效前,需先解除对农业银行和相关企业的制裁,否则一切免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反击,称俄方试图“扭曲协议”,并坚称无需制裁松绑即可生效。双方口径不一,执行时间表成谜。
市场反应已抢跑。协议消息传出后,全球小麦价格应声下跌,反映对供应的乐观预期。但若冲突再起或制裁僵局持续,价格可能反弹。非洲和全球南方国家最忧心:粮食安全挂钩地缘博弈,稍有闪失便是人间苦难。
未来展望:多赢还是空欢喜?
若协议顺利推进,俄罗斯不仅多赚20亿美元,还可能借机扩大在中东(如埃及,占俄小麦出口30%)和非洲的影响力;乌克兰则有望恢复部分黑海出口;全球粮价回落也能让消费者喘口气。但若欧盟施压乌克兰强硬到底,或美国承诺兑现迟缓,这场“转机”恐成空话。
黑海硝烟暂歇,背后是经济与政治的微妙平衡。拉夫罗夫的愿景能否实现,特朗普的“首胜”能否站稳,答案还需时间揭晓。但无论如何,双方能在三年战火后达成某种协议,已为结束俄乌冲突和巩固全球粮食安全迈出重要一步。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