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行业2024展望:新旧周期博弈与大猪企的崛起"
发布时间:2024-01-02 08:56来源:猪兜
以往年的经验来看,四季度本来是猪肉消费的旺季,但今年的第四季度却出现了“旺季不旺”的现象,虽然12月短期出现了猪价好转的现象,但整体需求并未明显提升以拉动生猪价格持续走高,当前很多分析人士认为猪价仍处于“震荡转折期”,我们认为当前行业正面临周期波动因素和供求关系的双重压力。
随着“两节”临近,市场对猪肉的季节性需求有所增加,生猪价格或在短时间内略有回升,但是12月中旬猪肉价格的反弹只是短暂的几天,行业人普遍认为猪价很难出现阶段性反弹?
首先如果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可能影响CPI涨幅过大,不利于货币政策的调节。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已指出,“物价短期还将维持低位”,并强调未来将回归常态水平。其次,生猪供求关系显示,市场需求可能在“两节”期间有所提升,但当前生猪存栏依旧高于正常保有量,去化速度缓慢,供给依然宽松。因此,需求量提升带来的价格反弹可能是短暂的,只要供求关系不发生根本改变,价格反弹难以有较好的持续性。
疫情放开之初,许多人曾期望出现类似2004年非典时期的报复性消费。然而,疫情后并未观察到这种预期中的报复性消费,更没有延续性的趋势。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部分城市务工人员选择回归农村,这导致了城市人口减少,从而降低了对农产品的需求。另外,回归农村的务工人员参与当地农业生产,实现了自给自足,进而减少了对外部农产品的需求。
之前生猪行业是散户与大猪企之间的竞争,现在是大猪企与大猪企之间的竞争而当前规模化已经达到68%,每年生猪规模化的从1.5%的增长,转变成3%的增长,在不久的将来,生猪产业将达到高度规模化,而那时候谁能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就会获得资本的青睐,为此大猪企一定要保证当前的市场占有率,而这也是大猪企之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就算当前猪价保持较低位置,大猪企仍未减栏,而且会持续增栏。
目前,大猪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尚未达到其预期水平。市场格局已经从过去由“散户主导的模式”转变为“大猪企主导的模式”。各大猪企很清楚当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因此,它们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即在猪价低迷的时候,通过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等优势,持续维持或大幅增加生猪的出栏量,以此挤压散户的生存空间,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另外各大猪企借助环保、安全等话题,倡导提高养猪的入市门槛,从而增加散户的入市成本,旨在确保大猪企在行业中一直保持绝对优势地位。
最近几年,猪价表现出新旧周期转换的特征。之前总结的三年一个周期已经无法预测当前的周期,当前猪周期的时间越来越短,产能调整的规律与以往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产能调整集中在规模集团和规模场,而非中小规模养殖主体。
当前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新法则以“大猪企为主的数字养猪”崭露头角,与传统的“散户为主的养殖”旧法则之间形成博弈。新兴力量力图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势力在挣扎中艰难维持。市场的残酷竞争导致许多养殖户陷入经济困境,血本无归。
猪价波动频繁的原因在于猪周期主体的变动。今年全年,能繁母猪一直维持在高位,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能繁母猪存栏会随着价格波动而变化。然而,今年各大猪企仍然保持着高位的母猪存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去化迹象。这导致生猪产能去化速度放缓,业内人士感叹猪周期似乎出现了失灵的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使整个行业对于未来的猪价趋势充满了不确定性,也使养殖者们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2023年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第三个亏损年度,大猪企在政策、资金等加持下仍能坚持到最后。但在这场竞争中,一些散户不得不退出市场,被迫腾出市场份额,空出来的市场被大猪企接收,我们认为“本轮替代周期与生猪生产周期相符”,也就是到2024年下半年,养殖盈利有望迎来好转。届时,集团猪企和规模场的产能占比将增加,尽管它们仍面临较高的资金压力。但生猪产业将必将迎来一波和谐期,各大猪企默契地进行扩张,猪价将保持相对合理的价格上涨。值得注意的是,以大猪企建设制定的养猪规范标准将会增加养猪户的进入门槛,使养猪产业逐渐演变为一个需要“门票”才能进入的行业。
未来大猪企的竞争优势将在行业中更为凸显,而规范标准的执行也将促使行业继续制定更高标准,在未来确定的市场环境下,行业的单一性和可持续性或将受到挑战。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